欢迎访问河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平台 >> 上级管理文件
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标准
发布时间:2022-11-01  查看次数:

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标准

为做好重点研究室项目建设工作,依据《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重点研究室的任务,就是根据国家和省中医药发展的战略目标,瞄准未来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需求,结合我省中医药科研现状和优势领域,有重点地深入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研究室应具有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包括中医药领军人物、若干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高素质研究骨干、高水平技术人员及精干的管理人员。能够承担重大中医药科研任务并有较高的科研效率,积极开展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协作。

(三)研究室应能够凝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并具有良好的培养学术接班人和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条件和机制。

(四)研究室应具备兼收并蓄、公平民主、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和科学严谨、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科研风气。

(五)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应是依托单位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依托单位重视和支持研究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满足研究需求的支撑条件。

(六)研究室应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多种运行机制和组织模式。

二、建设内容与标准

(一)研究工作和成果

研究工作应坚持中医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中医学研究与多学科研究、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取得的成果应能够解决制约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术内涵,为促进理论创新、临床应用和产业进步提供技术支撑。

1、研究方向

1)重点研究方向和预期的创新目标明确,主要研究工作紧密围绕中医药科技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

2)基础研究应立足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进行探索性研究,其研究应具有前瞻性,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理论性成果为目标。

3)应用基础研究应结合中医临床和中药现代化的长远需要,为解决实际需求而进行应用理论基础及技术基础研究,通过产生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案和建立新标准等解决应用中的基本问题。

4)应用研究应以解决中医临床、中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主要任务,以创新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及创造新诊疗设备或新药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或通过创新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安全用药、中药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2、研究工作

1)课题总体设置必须符合研究室学术研究方向,重点突出,没有低水平重复和课题分散现象,且创新明显、特色突出。

2)截至申请验收时间,在每个研究方向上至少要有1项省部级或国家级课题运行。

3、标志性研究成果

各重点研究室在建设周期内必须产出以研究室固定人员为主产生的、符合其发展方向的、代表其研究工作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如获省部级科技三等奖以上的成果、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及引用,技术转让和技术应用,出版的学术专著,在科学或技术水平上有所发现或有所突破的其他成果等。所提交的标志性成果的知识产权必须归属研究室。不同类型的标志性成果应按不同标准予以评价。

1)基础研究应侧重于在学科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的原创成果,或在解决中医药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中提出具有创新的思想与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

2)应用基础研究应侧重于在解决中医药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中具有创新的思想与方法,或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资源共享。

3)应用性研究应侧重于在中医临床或中药生产中,为解决应用推广而进行的新工艺和技术整合的研究成果,并已经在医疗或生产实践中应用,对提高临床疗效或中药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1、研究室主任应热爱中医药事业,能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尊重中医药的理论价值和科学内涵,是本领域有较高威望的领军人物,思想敏锐,能够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室从事科研和组织领导工作,在研究室的建设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每年在研究室的工作时间不得低于60%。

2、研究室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年龄、职称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团队。每个研究方向至少有1名具有正高级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同时具有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构成的研究群体和稳定精干的管理人员,能够满足研究室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要求,具备进一步发展研究室的潜力,能够团结合作,具有献身精神和良好的学风。有不少于60%的固定人员参加了所提交的标志性成果的研究工作。

3、学术带头人是本学科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的优秀学者,能够与研究室主任协同合作,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成果显著,在研究方向及研究结构调整、组织实施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省级或国家级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三)机制建设和运行保障

1、研究室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能够积极促进研究室人员的合理流动和结构优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创新意识,营造加快中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学术氛围和工作条件。

2、研究室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工作科学有序,经费管理规范,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真实、完整,环境合理、整洁。

3、研究室具备与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相匹配的、先进的工作条件和设备,有不低于80m2的独立、专有的办公用房,科研业务用房相对集中,信息网络化管理应用良好。

4、依托单位高度重视重点研究室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建设经费配套到位,支持重点研究室的综合建设,并在科研活动、技术支撑、机制建设、人才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版权所有:河北中医药大学   冀ICP备13018366号-2    邮编:050200    电话:0311-89926106
学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杏苑路3号(杏苑校区) /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326号(橘泉校区)